时间:
领队会:
2019年7月27日(周六)16:00
比赛时间:2019年7月28日上午8:00
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7月18日
地点:西安培华学院体育馆
活动背景
“特长生中国”是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教育部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共同打造,国家十三五重点科研课题唯一指定实验活动。
主办单位
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
教育部中国教育电视协会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
中国特长生教育发展联盟
国家十三五“特长生教育评价”重点科研课题办公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陕西赛区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陕西省武术协会 咸阳市跆拳道协会
主办单位
西安市武术协会 特长生中国陕西组委会
承办单位
陕西禅武功夫学堂中华武术传播有限公司
西安市自强武道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陕西传统武术联盟总会
协办单位
咸阳市跆拳道协会
禅武堂国际教育联盟
西安市自强武道馆
沣东新城自强武道武术俱乐部
灞桥区新力健武道馆
六村堡武术培训中心
黑带金鹰武术搏击俱乐部
东祥武道培训中心
嵩山武馆功夫培训基地
西安龙腾武术馆
陕师大跆拳道馆
格瑞斯跆拳道
传奇武道
蓝田鼎盛武道
荣善堂武道馆
铜川雄风红拳馆
庆阳市安戈斯禅宗武术训练基地
张和明国术传习所
王曲红拳文化大院
西安程潇武林旋风武术表演团
支持单位
宝鸡市武术协会
榆林市武术协会
渭南市武术协会
咸阳市武术协会
汉中市武术协会
商洛市武术协会
铜川市武术协会
安康市武术协会
西安市各区县武术协会
陕西世东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陕西东斗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三宝双喜武术俱乐部
西安拳皇搏击俱乐部
媒体支持
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科教网、西部法制网、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中新网、新华网陕西频道、人民网陕西频道、凤凰网陕西频道、腾讯网、网易、新浪网、西部网、西部开发网、今日头条、阳光网、快报网、陕西文化网、西部赛事网、中国文化交流网、中国国际新闻台、焦点新闻网、中国文化艺术传媒网、西部都市网、中国资讯网络台、中国体坛网、中华发展报道网、西北武林网、西部少儿网、当代商报、西部武术文化网、大西北网、企业家日报等。
中国区官网:www.特长生中国.com
赛事亮点
1、荣获一等奖的运动员大会组委会推荐入选“特长生中国”人才库。
2、荣获一等奖的运动员评选推荐为“特长生中国”系列赛形象大使。
3、参赛人数15人以上,单位负责人授予“2019特长生中国武道推广大使”荣誉证书。
4、凡参赛队依据文明礼仪、参赛人数、比赛成绩以及赛纪赛风进行评选(西安市武术协会人才后备基地)荣誉牌匾,届时省市武协领导将亲临各馆校参观指导。
5、参赛人数15人以上,单位进行评选 “2019年特长生中国人长输送基地”牌匾,后期优先参加特长生赛事选拔,及晚会节目选拔。
6、各队所有获奖队员整体喜报送至训练馆。
7.各组别冠军队员可作为“陕西省少儿春晚”武术专场节目候选人。
8、大赛设团体奖:团体冠军颁发3层奖杯、亚军颁发2层奖杯、季军颁发1层奖杯
9、团体冠军队,特长生中国官方:授予主教练(冠军的教练)称号。颁发证书。并安排冠军队电视专访。
10、设“优秀武道馆 体育道德风尚奖”依据参赛人数、比赛成绩以及赛纪赛风评选。
11、设“优秀裁判员”由裁判组评出,授予证书。
12、设“优秀教练”由各代表队推荐评出,授予证书。
参赛项目
武术套路 跆拳道
武术参赛规程
一、个人项目
1.拳术类
(1)太极拳类: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和式等其它传统太极拳(请在报项表中填写具体套路名称)
(2)拳术类:长拳、 南拳、 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查拳、华拳、炮拳、红拳、花拳、少林拳、等其它拳种的拳术类(请在报项表中填写具体拳种和套路名称)
(3)器械类
长短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二、特色竞赛项目
(组别:A组2006年12月30前 B组:2007年1月1号后)
(1)基本功类:侧手翻 正踢腿 朝天蹬
(2)棍术类:快速点棍 撩棍 舞花棍
(3)刀术类:缠头过脑 前刺刀后劈刀
三、集体项目(不设年龄组)
(1)集体拳术、集体器械(含太极拳类)
(2)对练类、徒手对练 器械对练 三人对练等
武术参赛规则
1.以单位组织统一报名,同一个运动员不得跨组别参赛
2.个人项目:每名运动员限报两项(不含集体)
3.集体项目:每名运动员限报一项
4.基本功项目:每名运动员限报两类
武术参加单位
全省各地区武术协会、武校、武术馆、武术社团、推广中心、少年宫 幼儿园、学校等各有关单位。
武术竞赛办法
1、本次比赛为单项个人赛、集体项目赛
2、本次采用中国武术协会印制的2012年版《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3、团体奖评判规则:
所有项目积分相加总分最高为团体冠军以此类推
集体项目: 冠军加10分,亚军8分,季军6分
个人项目: 冠军加5分, 亚军3分,季军1分
基本功项目:冠军加5分,亚军3分,季军1分
4、基本功竞赛评分规则
基本功功力王:侧手翻 正踢腿 每项在15秒内数量最多者获胜。朝天蹬根据稳定性和标准度评分。(数量和分数相加最高者第一名以此类推)
棍王选拔赛:点棍左右各10个,撩棍左右各10个,舞花棍10组。单独计时(3组相加用时最少者第一名以此类推)
刀王选拔赛:缠头过脑为一组10组,前刺刀后劈刀为一组10组。单独计时(2组相加用时最少者第一名以此类推)
5、竞赛年龄、按总规程分组
6、所有项目比赛时间规定均按总规程执行
(1)传统拳术、器械不超过2分钟
(2)太极拳类 器械不超过3分钟
(3)集体项目不超过4分钟,可自行配乐 不得少于6人
(4)参赛选手必须着比赛服装、比赛器材由参赛选手自备
武术组别设置
幼儿组:
6岁以下(含6岁,2013年1月1日之后出生者)
青少组:
A组7岁至9岁 (2012年1月1至2010年1月1)
B组10岁至14岁(2009年1月1至2005年1月1)
C组15岁至17岁(2004年1月1至2002年1月1)
成人组:
D组:18岁至39岁(2001年1月1至1980年12月31日)
E组:40岁至59岁(1979年1月1至1960年12月31日)
F组:60岁以上 (含60岁,1959年1月1日前出生者)
武术录取办法
1.个人项目:按各单项年龄组别和男女组别分别设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颁发金、银、铜奖和获奖证书。比例30% 30% 40%
2.基本功项目:按各项目和组别,评判冠军(功力王)(棍王)(刀王)称号分别颁发奖杯和证书,第二名、第三名颁发奖牌和证书。
3.集体项目:按拳术类、器械类(拳术和器械混编项目归器械类)分别设金、银、铜奖和颁发获奖证书。
跆拳道参赛规程
跆拳道参赛单位及要求
1.参赛队伍:全省各地市、县跆拳道协会、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跆拳道馆、俱乐部等单位
2.为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比赛只设业余组。所有专业运动员不得参加此次比赛,各武术学校、体育运动学校等。一经发现取消全队竞赛成绩
跆拳道组别及项目
项目设置:
1.品势比赛(包括个人、混双、团体)
2.竞技比赛 (包括个人、团体)
3.跆拳舞
一、竞赛组别和内容
1.品势个人比赛:分男、女组别 (各组别不足三人向上一组别合并)
(1) 幼儿一组(男 女):2014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 幼儿二组(男 女):2013年1月1至2013年12月31日
(3) 儿童一组(男 女): 2012年1月1至2012年12月31日
(4) 儿童二组(男 女): 2011年1月1至2011年12月31日
(5) 儿童三组(男 女): 2010年1月1至2010年12月31日
(6) 少儿一组(男 女): 2009年1月1至2009年12月31日
(7) 少儿二组(男 女): 2008年1月1至2008年12月31日
(8) 少儿三组(男 女): 2007年1月1至2007年12月31日
(9) 少年一组(男 女):2006年1月1至2006年12月31日
(10)少年二组(男女): 2005年1月1至2005年12月31
(11)少年三组(男 女):2003年1月1至2004年12月31日
(12)青年组(男 女): 2001年1月1至2002年12月31日
(13)成年组(男 女): 2000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2.混双
(1) 幼儿组: 201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 儿童一组:2012年1月1至2012年12月31日
(3) 儿童二组:2011年1月1至2011年12月31日
(4) 儿童三组:2010年1月1至2010年12月31日
(5) 少儿一组:2009年1月1至2009年12月31日
(6) 少儿二组:2008年1月1至2008年12月31日
(7) 少儿三组: 2007年1月1至2007年12月31日
(8) 少年一组: 2005年1月1至2006年12月31日
(9) 少年二组:2003年1月1至2004年12月31日
(10)青年组: 2001年1月1至2002年12月31日
(11)成年组: 2000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3.团体:(3到5名运动员)
(1) 幼儿组: 201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 儿童一组:2011年1月1至2012年12月31日
(3) 儿童二组:2009年1月1至2010年12月31日
(4) 少儿一组:2007年1月1至2008年12月31日
(5) 少儿二组:2005年1月1至2006年12月31日
(6) 少年组: 2003年1月1至2004年12月31日
(7) 青年组: 2001年1月1至2002年12月31日
(8) 成年组: 2000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个人品势 | 年龄组 | 第一指定比赛品势 | 第二指定比赛品势 |
幼儿一组 | 一章 | ● | |
幼儿二组 | 一章 | ● | |
儿童一组 | 二章 | 三章 | |
儿童二组 | 二章 | 三章 | |
儿童三组 | 三章 | 四章 | |
少儿一组 | 二章,三章 | 四章,五章 | |
少儿二组 | 三章,四章 | 五章,六章 | |
少儿三组 | 四章,五章 | 六章,七章 | |
少年一组 | 六章 | 七章 | |
少年二组 | 六章,七章 | 八章、高丽 | |
少年三组 | 七章 | 八章、高丽 | |
青年组 | 八章 | 高丽 | |
成年组 | 八章 | 高丽,太白 | |
混双品势 | 幼儿组 | 一章 | ● |
儿童一组 | 一章 | ● | |
儿童二组 | 三章 | ● | |
儿童三组 | 三章 | ● | |
少儿一组 | 三章,四章 | 五章 | |
少儿二组 | 四章, 五章 | 六章 | |
少儿三组 | 五章, 六章 | 七章 | |
少年一组 | 六章 | 七章 | |
少年二组 | 六章,七章 | 八章、高丽 | |
青年组 | 八章 | 高丽 | |
成年组 | 八章 | 高丽,太白 | |
团体品势 | 幼儿组 | 一章 | 二章 |
儿童一组 | 一章 | 二章,三章 | |
儿童二组 | 二章 | 三章、四章 | |
少儿一组 | 四章 | 五章、六章 | |
少儿二组 | 五章 | 六章、七章 | |
少年组 | 七章 | 八章、高丽 | |
青年组 | 八章 | 高丽 | |
成年组 | 八章 | 高丽,太白 |
以上各组别不足3组取消比赛或向上一组别合并
4.竞技比赛:(各级别不足三人向上一级别合并)
幼儿组:201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级别:
男子:16kg 18kg 20kg 22kg 24kg 26kg 28kg 30kg 33kg
女子:16kg 18kg 20kg 22kg 24kg 26kg 28kg 30kg 33kg
儿童一组: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男子:
18kg 20kg 22kg 24kg 27kg 30kg 33kg 35kg 38kg 42kg
女子:
18kg 20kg 22kg 24kg 27kg 30kg 33kg 35kg 38kg 42kg
儿童二组: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
男子:
21kg 24kg 27kg 30kg 33kg 36kg 39kg 42kg 45kg 48kg
女子:
21kg 24kg 27kg 30kg 33kg 36kg 39kg 42kg 45kg
少儿一组: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男子:
25kg 28kg 31kg 34kg 37kg 40kg 43kg 47kg 51kg +51kg
女子:
23kg 26kg 29kg 32kg 35kg 38kg 41kg 45kg 50kg +50kg
少儿二组: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男子:
30kg 33Kg 36Kg 39kg 42kg 46kg 50kg 55kg 60kg +60kg
女子:
27kg 30Kg 33Kg 36kg 39kg 42kg 46kg 50kg 55kg +55kg
少年组: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
男子:
36kg 39kg 42kg 46kg 50kg 54kg 58kg 62kg 67kg +67kg
女子:
33kg 36kg 39kg 42kg 46kg 50kg 54kg 58kg 62kg +62kg
青年组: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
男子:
45kg 52kg 56kg 60kg 65kg 70kg 75kg +75kg
女子:
42kg 46kg 50kg 54kg 58kg 62kg 67kg +67kg
成年组:2000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男子:
54kg 58kg 62kg 66kg 72kg 7kg +77kg
女子:
46kg 50kg 54kg 58kg 63kg 68kg +68kg
5、团体竞技分组:
儿童组:(2012.1.1 -2013.12.31出生)
男子:
26kg以下 27-32kg 33-38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96kg
女子:
25kg以下 26-31kg 32-37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93kg
少儿一组:(2010.1.1-2011.12.31出生)
男子:
28kg以下 29-35kg 36-42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105kg
女子:
27kg以下 28-34kg 35-41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102kg
少儿二组:(2007.1.1-2009.12.31出生)
男子:
34kg以下 35-41kg 42-48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123kg
女子:
33kg以下 34-40kg 41-47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120kg
少年组:(2004.1.1-2006.12.31出生)
男子:
36kg以下 37-43kg 44-51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130kg
女子:
35kg以下 36-42kg 43-50kg各1人,体重总和不得超过127kg
团体比赛方式:
1、每支队伍最少2名选手,最多4名选手,包括1名替补。每场比赛各队选派3名运动员(各级别1人)参赛。
2、按体重由轻到重同级别运动员各进行1分钟比赛,共计3分钟;之后不分体重级别进行3分钟比赛,比赛期间可以随时换人,但每名选手必须完成3个以上(含3个)进攻动作方可被换下。
4、场上比分累计,比赛无间歇;累计犯规扣16 分的运动队判负;分差达到20分,领先一方获胜。
5、如因受伤且无替补队员,可由2人组队参赛,但须给对方先加6分;不足2人按弃权计。
6、比赛时间到得分多者获胜。如果比分相同,则进行加时赛,先得分则获胜。
跆拳道竞赛办法
1、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审定的《跆拳道竞赛规则》。
2、品势比赛采用打分制,参加比赛者必须穿品势道服(其它服装禁止入场)。
3、竞技比赛采用淘汰制,两局比赛平局时,进入加时赛决定胜负。
4、抽签和称重在赛前一天进行,称重不合格须交纳更改级别费每次50元人民币。
5、幼儿组、儿童组竞技比赛两回合,每回合1分,中间休息半分钟; 少儿组、少年组竞技比赛两回合,每回合1分钟30秒,中间休息半分钟;青年组、成年组竞技比赛三回合,每回合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6、参赛运动员自行准备道服(白色)、护裆、护臂、护腿、护手、护齿(无色透明)等;竞技比赛少儿组(包含)以上组别需佩戴护齿。
7、参赛运动员道服上的所有标识须经竞赛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方可使用
跆拳道录取办法
1.各单项、混双、团体比赛前3名颁发奖牌、证书,前8名颁发证书。
2.各项目组别、级别减一录取名次并计算分数 。
3.设团体总分奖,前八名颁发奖杯。
4.个人项目:比赛前8名积分依次为9、7、6、5、4、3、2、1
5.跆拳舞双倍积分,一、二、三名发奖杯。
运动员资格审查及投诉报到事项
领队会:请各队于2019年7月27日下午16:00在比赛场地召开领队会,领取参赛证和秩序册及比赛资料,熟悉场地,宣布赛事相关事项各单位领队必须参加(跆拳道竞技运动员进行称重)
1、参赛期间,参赛单位或家长须给参赛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参赛单位要对参赛队员进行安全教育,如出现安全事故由报名单位负责与保险公司解决。
2、如发现冒名顶替、以大代小、弄虚作假者以及影响大会正常秩序者,一经查实将取消该运动员比赛成绩。
3、参赛运动员必须穿着比赛服装参赛,器械自备。教练员必须带教练牌方可进场指导。4、参加跆拳道比赛的运动员报到时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一个月内的健康证明(心电图);一旦出现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组委会将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但免责。
5、运动员称重、参赛时,必须持有运动员证方可检录参赛。
经费
1.比赛期间如需大会安排食宿,报名时向大会提出申请组委会可为参赛队联系酒店。(费用自理)
2.申诉:运动队如对裁判员的判罚有不同意见,必须在该场比赛结束后十分钟内,由参赛队教练员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并交纳申诉费五百元人民币。由仲裁委员会对申述内容进行审查,三十分钟内做出最终判决,申诉成功退还五百元人民币,申诉失败不退还申诉费用。
3.跆拳道队参赛保证金:在报道当天各运动队上交参赛保证金500元人民币,以保证各运动队在比赛期间无不良行为,如无不良行为赛后全额退回。
4.责任声明书:要求各运动队报道时上交责任声明书由运动员、运动员监护人、教练员签名。
5.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20分钟、10分钟参加三次检录,上场前在检录处候场,3次检录未到者,按弃权论处。
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本规程的解释权属大赛组委会。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另附报名表)
参赛费用标准及集训费
武术报名费用:
个人项目:
幼儿组:6岁以下 报名费 260元/项
少儿组:A组 B组 C组报名费 260元/项
成人组:D组 E组 F组 报名费 200元/项
基本功项目:报名费150元/类
团体项目:不低6人(含6人)报名费 200元/队
跆拳道报名费用:
报名费:260元/项(包含保险费)
团体项目:
200元/组 (团体品势 团体竞技 跆拳舞)
混双品势100元/组
集训费返还请联系组委会咨询
报名方式
1.报名联系人:孙老师18700825727
赵老师18229082625
徐老师18392181816(微信同号)
2.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7月18日24:00时止
3.报名邮箱:523008927@qq.com
4.现场报名地址:西安市碑林区东关正街特长生中国陕西组委会
5.请各参赛队于报名截止时间前将报名表以电子邮件发送至邮箱。